Moosefs 分布式存储(二)———Moosefs 存储简单搭建-plumxx99-ChinaUnix博客

实验环境:

主机环境:RHEL6.0 selinux and iptables disabled

Master:192.168.122.15

Chunkserver: 192.168.122.16  192.168.122.17

Client: 192.168.17

 

软件下载:www.moosefs.org

 

生成 rpm,便于部署:

[root@server1 ~]# yum install gcc make rpm-build fuse-devel zlib-devel  -y

 

主控服务器 Master server 安装:

mfs配置文件模板

修改配置文件如下:

该文件每一个条目分为三部分:

第一部分:客户端的 ip 地址

第二部分:被挂接的目录

第三部分:客户端拥有的权限

地址可以指定的几种表现形式:

*

所有的 ip 地址

A.B.C.D       单个 ip 地址

A.B.C.D/BITS     IP 网络地址/位数掩码

A.B.C.D/E.F.G.H     IP 网络地址/子网掩码

A.B.C.D-E.F.G.H     IP 地址范围

 

目录部分需要注意两点:

/ 标识 MooseFS 根;

. 表示 MFSMETA 文件系统

 

权限部分:

ro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只读模式共享

rw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读写方式共享

alldirs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许挂载任何指定的子目录

maproot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映射为 root,还是指定的用户

password          指定验证密码,客户端挂载时使用

 

 

修改/etc/hosts 文件,增加下面的行:

 

启动mfsmaster

 

此时进入/var/lib/mfs 可以看到 moosefs 所产生的数据:

metadata.mfs, metadata.mfs.back MooseFS 文件系统的元数据 metadata 的镜像

Metadata 文件的大小是取决于文件数的多少(而不是他们的大小)

 

启动 CGI 监控服务

 

 

存储块服务器 Chunk servers 安装:

[root@server2 ~]# yum localinstal mfs-chunkserver-1.6.27-4.x86_64.rpm -y

[root@server3~]# yum localinstal mfs-chunkserver-1.6.27-4.x86_64.rpm -y

定义 mfs 共享点

 

 

server3同理建立chunk3

修改/etc/hosts 文件,增加下面的行:

192.168.122.15     mfsmaster

启动mfschunkserver服务

 

现在再通过浏览器访问 http://192.168.122.15:9425/ 应该可以看见这个 MooseFS 系统的全部信息,

包括主控 master 和存储服务 chunkserver 。

 

 

客户端 client 安装:

[root@server4 ~]# yum localinstall mfs-client-1.6.27-4.x86_64.rpm   -y

指定挂载点

建立挂载目录

[root@server4 ~]# mkdir  /mnt/mfs

 

在页面浏览中我们可以看见

 

MFS 测试:

在 MFS 挂载点下创建两个目录,并设置其文件存储份数:

设置在 dir2 中文件存储份数为两个,默认是一个

对一个目录设定“goal”,此目录下的新创建文件和子目录均会继承此目录的设定,但不会改变已

经存在的文件及目录的 copy 份数。但使用-r 选项可以更改已经存在的 copy 份数。

拷贝同一个文件到两个目录

查看文件信息

关闭 mfschunkserver2 后再查看文件信息

启动 mfschunkserver2 后,文件回复正常。

来源URL:http://blog.chinaunix.net/uid-30236771-id-5132573.html